1、通览全卷,迅速摸透"题情"
刚拿到试卷,一般心情比较紧张,建议拿到卷子以后看一下,看看考卷一共几页,有多少道题,了解试卷结构,通览全卷是克服“前面难题做不出,后面易题没时间做”的有效措施,也从根本上防止了“漏做题”。
2、答题顺序:从卷首依次开始
通常来说,整套试卷的题目排布基本遵循由易到难的规律,因此,比较合理的答题方式是从试卷开头按顺序作答,先完成简单题目,再攻克复杂题目,最后集中精力应对难题。
有些考生倾向于从试卷末尾的难题入手,他们觉得自己能轻松应对前面的基础题,考试结果的好坏全取决于能否做好最后几道难题,还认为刚开始答题时头脑最清醒,先做难题的成功率更高、效果更好,试图通过攻克难题来确保整体发挥。这种思路表面上似乎合理,实际上并不妥当。
试卷末尾的题目难度通常较高,除了少数学习能力极强的学生,大多数考生都很难有把握做好这类题目。很可能会出现花费大量时间,却没能把难题圆满解答的情况。此时,考生的思路很容易被打乱,再加上大部分基础题还没动笔,难免会产生焦虑情绪,带着慌乱的心态去做前面的简单题,答题效果自然会大幅下降。不过,也不是非要死板地按顺序答题,即便试卷整体按先易后难排列,开头或中间部分出现难题也很常见。这就需要考生把握好答题节奏,遇到难题时适当灵活变通,先跳过难题去完成有把握的题目,才能尽可能拿到更多分数。
3、答题策略
答题应遵循先易后难、先熟后生的原则。先着手简单题和熟悉的题目,再处理综合题与难题。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,果断跳过难以攻克的题目,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推进,这样能增强答题信心。但同时也需认真对待每一道题,追求答题效果,不可敷衍了事,更不能因遇到困难就退缩,以免影响答题状态。
还要注意先小后大。小题通常信息少、运算量小,容易把握,不应轻易放弃,要争取在解答大题之前完成,为处理大题节省时间,营造从容的答题氛围。
对于先局部后整体,面对确实无法整体解决的疑难问题,明智的做法是将其分解为多个子问题或步骤,先解决其中一部分,能推进到哪一步就做到哪一步,每完成一步都能获得相应分数。
4、学会分段得分
考试阅卷通常采用 “分段评分” 或 “踩点给分” 的规则 —— 只要答到知识点就能得分,覆盖的知识点越多,获得的分数就越高。因此,面对难度较高的题目,运用 “分段得分” 的策略非常有效。
对于自己会做的题目,关键要解决 “会做却做错、做对却不完整” 这一常见问题。在解答这类题目时,要格外注重表述的准确性、思考的全面性、书写的规范性以及语言的专业性,避免因细节疏漏被 “分段扣分”。
要是遇到实在难以攻克的难题,一个巧妙的解题思路是把它拆解成一系列步骤或多个小问题,先解决自己能处理的部分,能推进多少就推进多少,能演算几步就写几步。尤其是那些解题逻辑清晰、方法相对固定的题目,每完成一个得分点的演算都能拿到相应分数,即便最终没能得出完整结论,也能收获大半分数,这就是常说的 “大题拿小分”,是很实用的技巧。
解题过程中卡在某个过渡环节很常见。这时可以先假设中间结论成立,顺着这个思路往后推导,看看能否得出最终答案。如果推导不成立,说明当前思路有误,要及时调整方向;如果能得到预期结论,再回头集中精力解决卡壳的地方。若因考试时间紧张,来不及攻克卡壳环节,就把前面正确的步骤写清楚,接着标注 “若证实某步骤成立,后续可继续推导得出……”,一直写到试卷要求的结尾,这就是跳步解答。
如果题目包含两问,第一问暂时没有思路,也可以把第一问的结论当作已知条件,先着手解答第二问,这同样属于跳步解答的范畴。
5、答题速度:以快为上
试卷题量多,考试时间有限,平均每题时间不多。为了给解答题的中高档题留下较充裕的时间,每道选择题、填空题应在短时间之内解决。若这些题目用时太长,即使做对了也是“潜在丢分”,或“隐含失分”。
6、立足中下题目,力争高水平
平时做作业,都是按所有题目来完成的,但考试却不然,只有个别的同学能交满分卷,因为时间和个别题目的难度都不允许多数学生去做完、做对全部题目,所以在答卷中要立足中下题目。
中下题目通常占全卷的80%以上,是试题的主要构成,是考生得分的主要来源。学生能拿下这些题目,实际上就是数学科打了个胜仗,有了胜利在握的心理,对攻克高档题会更放得开。
7、确保运算正确,立足一次性成功
无论什么考试都是限时限量的选拔性考试,时间很紧张,不允许做大量细致的解后检验,所以要尽量准确运算(关键步骤,力求准确,宁慢勿快),立足一次成功。解题速度是建立在解题准确度基础上,所以,在答卷时,要在以快为上的前提下,要稳扎稳打,字字有据,步步准确,尽量一次性成功,提高成功率。不能为追求速度而丢掉准确度,甚至丢掉重要的得分步骤。假如速度与准确度不可兼得的话,就只好舍快求对了,因为解答不对,再快也无意义。
试题做完后要认真做好解后检查,看是否有空题,答卷是否准确,所写字母与题中图形上的是否一致,格式是否规范,尤其是要审查字母、符号是否抄错。
8、要学会“挤”分
考试试题是“题题设防,题题把关”,只有这样才达到区分的目的。另一方面试题是分步赋分,做对几步就会得到几分,因此考生在答题时要学会“挤”分。
挤分的主要方法有:理科把主要方程式和计算结果写在显要位置,作文尤其注意开头和结尾,文科一般都按要点给分。所以每一道题都认真思考,能做几步就做几步,高考是按步赋分,千万不能产生定势,考试试题为了达到理想的压分度,往往是难度逐步加深,对于考生来说就是能做几分是几分。这是考试中最好的策略。因此考生在考试时,不急躁,不气馁,要学会用“挤”的办法提高自己的得分率。
9、检查的方法:顺手记下该检查的题号
检查是答题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,但要注意,最忌讳的就是从头到尾逐题检查。因为考试剩余时间有限,快速浏览大量题目很难做到细致,此时若轻易修改答案,反而容易把原本做对的题目改错。
正确的检查方式是只针对 “需要检查的题目”。判断一道题是否需要检查,最好在刚做完这道题时就确定,并在草稿纸上记下对应的题号。
一份试卷中,需要检查的题目其实并不多。有经验的考生都清楚,答完题后面对的题目大致可分为四类:第一类是解题过程顺畅、自己完全有把握的,这类题无需检查;第二类是解题时不顺利,某一步骤或思路存在疑虑、需要进一步斟酌的,这类题才是重点检查对象;第三类是感觉有难度、暂时没理清思路而搁置的题目;第四类是完全不会做,即便再花时间也难有突破的,这类题不妨直接放弃,若为选择题,可凭经验选一个最可能正确的答案,无需再检查。另外,检查时首先要确认是否有漏答的题目,避免因疏忽丢分。
除此之外,检查时仍需重新审题 —— 审题失误是考生最常出现的问题,二次审题能减少因理解偏差导致的错误。尤其要注意,不要轻易修改选择题答案:长时间答题后大脑已处于疲惫状态,用此时的判断力去否定答题时清醒状态下做出的选择,很可能把正确答案改错。
10、检查后的涂改方式要讲究
要划掉重新写,忌原地用涂黑的方式改,这会使阅卷老师看不清。如果对现有的题解不满意想重新写,要先写出正确的,再划去错误的。有的同学先把原来写的题解涂抹了,写新题解的时间又不够,本来可能得的分数被自己涂掉了。新的答案写出后,不要忘记把原来的答案划去,如果出现对的和错的两个答案并存的情况,按规矩是不能给分的。
上一篇:单招会不会影响高考???